在店舖好多朋友問店長「參加這場比賽應該穿什麼越野跑鞋?」、「能幫我推介一雙合適的越野跑鞋嗎?」以及「這雙鞋覺得點?」等諸如此類的問題。在我的角度來看,越野跑鞋的選擇似乎並不那麼困難。首先了解自己雙腳的構造,其次針對路面情況、距離和其它諸如外觀、設計及價格因素來進行篩選
看看周圍大大小小的比賽,越野跑鞋選擇不合適的問題普遍存在,其中因此而造成足部問題困擾的不在少數。或許你只是在越野跑過程中略感不適,或者遇到了重大足部問題,這在很大可能上和你的跑鞋選擇有關。隨著香港越野跑者人數不斷增多,大量新手加入這項運動。你們可能是路跑人,或者行山人,越野跑鞋的選擇和路跑鞋以及登山鞋的選擇是有很大差別
店長今次不會推薦任何品牌的鞋,沒有任何一雙鞋適合所有人,個人生理結構的特殊性將左右你的選擇。讓你對越野跑鞋有一個更明確的認識,掌握一些選擇的基本技巧,然後你有機會找到合適自己的鞋子,這樣就夠啦
鞋款的腳形,因為每個人天生腳形都唔同,所以唔同品牌都有唔同的鞋形,試鞋簡單來說是一定唔可以夾腳,以及要預留約 1 cm 的空間,因為行山超過三四小時後腳掌會開始腫脹,如果沒有留有空間的話腫脹之後就會好辛苦,容易撞到黑甲或者腳甲脫落。提醒大家,記得帶備一對日常穿著的行山襪/跑襪去試鞋,買錯尺碼的機會更加少
香港跑手最關心的是鞋底會否打滑,尤其是在濕滑石面。其實這方面是最簡單,只需要選擇 Megagrip 或用手按落去帶有黏性的大底素材在濕滑石面都不會太跣,在一般香港越野跑比賽路線大底坑紋不是太重要的選擇,鞋底坑紋不用太深,約 2-3mm 就可以,因為香港越野路面是石面古道或是鋪砌石面為主
設計方面,我會建議都是透氣物料,鞋頭需要有一定保護性,減少撞傷腳趾的機會。另外鞋款需要有一些橫向保護性,可以減少拗柴嘅機會,一般行山朋友來講我會建議購買低筒款式就可以了
其實我就不太建議着普通波鞋行山,因為鞋身個保護性較低,仲有鞋底坑紋不適合用於浮沙碎石,增加左滑倒嘅危險性
跟著會簡單介紹一下越野跑鞋緩震及落差,希望幫到大家選擇越野跑鞋
低緩震(赤足&極簡)
這類鞋子的主要特色在於沒有中底或中底極薄,以提供自然的奔跑感覺和為主要目的,鞋子保護性較差且對踝關節、膝關節和小腿肌肉等要求較高
正常緩震
對大多數越野跑者來說,正常緩震的跑鞋都是主流選擇。它是最為穩健的選擇,相當適合大多數剛接觸越野跑的人。無論是傳統的路跑鞋廠商還是一些小眾廠商,都擁有為數不少的這一類型的鞋款。這類鞋子通常性能均衡,提供一定的緩震性、對路面的感應也不差
高緩震
高緩震類型的鞋子,不得不提這些年來流行的厚底風潮。這類鞋子通常中底較厚,能夠提供足量的緩衝且腳感優秀。其弱點在於路面感覺相對較差,剛開始穿不習慣時可能出現扭傷腳的情況。在Hoka 顛覆性的做到厚底緩震而且材質輕盈之前,這類越野跑鞋通常重量略大一些。當然,到現在各家的類似鞋款在重量上控制上做的也不俗
在選擇鞋子的緩震時,你需要明白以下幾點:
謹慎選擇赤足或極簡鞋。關於這類鞋,店長認同這句說話:僅僅購買赤足跑鞋無法讓你成為赤足跑者,赤足跑技術是關鍵
緩震是個好東西,仍需多嘗試。鞋子的緩震能為跑者提供保護,但每個人對緩震的需求仍有不同。在你接觸越野跑的不同時期、參與不同比賽時同樣可能你會對跑鞋的緩震性有不同偏好。有條件的愛好者,可以多加嘗試選擇適合自己條件的。當然香港近期流行高緩震鞋款, 店長自己都是穿正常緩震越野跑鞋為主
高度落差是大多數人會忽略的問題。高度落差是指一雙越野跑鞋的前掌高度和後跟高度之差值。一般來講,前後高差和緩震材料的厚度關係比較密切。一雙越野跑鞋的高度落差會在 8-10 毫米的範圍之內。按照高度落差可以分成三類。第一種是零落差,即強調前後足高度一致,具有代表性的是五指鞋和 ALTRA 品牌,這一理念強調了人類最原始的奔跑方式。其次是低落差,低落差大概指前後足高度在 0-4mm 的跑鞋,大多數極簡跑鞋屬於此範疇之中。此外,前後落差大於 4mm 的都可以劃入高落差的範疇,這個範圍通常比較廣
在選擇鞋子落差時,你需要明白以下幾點:
一雙越野跑鞋的落差高度和中底厚度沒有關係。你既可以選擇厚中底、高緩震的零落差跑鞋,同樣也能選擇像五指鞋那樣的赤足無緩震零落差跑鞋(此處僅舉例)
落差的選擇取決於生物力學構造和跑姿。購購買越野跑鞋時,最好選擇和你已有的越野跑鞋落差一致或類似的鞋款(如果沒有越野跑鞋,請參照其他跑鞋),這可以讓你更好地適應新鞋。在更換不同落差的鞋子時,這個過程需要慢一點
謹慎選擇低落差或零落差的跑鞋。低落差跑鞋的穩定型出色,但並不適用於每個人。低落差相對更適合那些中前掌發力的跑者,另外這類跑鞋對你的小腿和關節力量要求也更高